【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】小土豆做成大产业
声明: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,转载需注明出处
7月8日上午9点,夏日的骄阳播撒在大地上。很多上班族刚开始一天工作时,昌黎县新集镇裴各庄村65岁村民刘玉生和老伴儿裴春霞已经做完了上午的活儿。老两口儿配合着将一早收获的400多公斤马铃薯装上农用三轮车,准备运往附近的嘉诚蔬菜批发市场进行销售。
早上5点多,刘玉生和老伴儿裴春霞开始收第一茬马铃薯。
刘玉生将马铃薯送往批发市场进行销售,这样的三轮车每天老两口儿要卖两车。
“马铃薯怕晒,我们早上5点多开始收第一茬,这是第二茬。收一车往市场送一次,5分钟就到,到那儿就有人要,卖这个不发愁。”刘玉生边说边为马铃薯盖上薄被防晒。
刘家有4亩大棚,1.7亩地膜,种植的都是中薯5号品种。记者看到,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品相非常好,不但个头大,而且外皮光滑、芽眼儿浅。“今年马上收完了,总产量差不多3万公斤,收入能有4万多元吧。”刘玉生说。
刘玉生夫妻是村里最普通的种植户之一。裴各庄村支书李国权介绍说,该村有3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。“土质偏沙,种出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。现在全村485户,有430多户种马铃薯。少的像刘玉生两口子种五六亩,有的一家种二三十亩,全村总种植面积有2400多亩。”
裴各庄村有3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,现在全村485户,有430多户种马铃薯。
在新集镇,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还有七八个村庄。除了自然条件好,昌黎县嘉诚实业集团作为龙头企业,也发挥了极大的带头作用。“嘉诚投入大量资金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以及张北建立种薯繁育基地,逐渐培育出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中薯5号、冀张薯12号、16号、荷兰新种等。经常请专家免费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、讲课,每年向农民提供100多万公斤的脱毒种薯,还有种植所需的化肥等各种农资,都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农民,还保证是最好的质量。”李国权说。
刘玉生在村支书李国权的帮助下,将马铃薯装车。
大批的土豆在大厅内冲洗、晾晒、挑选、装箱,然后发往西藏、新疆等全国各地。
记者跟随着装了17箱马铃薯的三轮车,5分钟就到了嘉诚蔬菜批发市场。占地1000平方米的西交易大厅内,大片的土豆在此冲洗、晾晒、挑选、装箱,然后发往西藏、湖北、新疆等地。
“十多年前,农民收完土豆直接摆在路边售卖,这附近一到土豆成熟季天天堵车。而且没有市场监管,好土豆卖不上价钱。2004年,嘉诚实业建了这个市场,所有困扰都迎刃而解了。”新集镇党委宣传委员王瑞红介绍。
每年4至7月份,全国各地的客商来收购马铃薯,市场日交易量最高峰达到400万公斤。
每年4至7月份,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此收购马铃薯,市场日交易量最高峰达到400万公斤。来自西安的客商黄先生告诉记者,他在新集已经住了两个月,在本地雇佣了二十四五个工人,每天约收购3.5万公斤马铃薯,除了供应西安各大合作超市外,还运往桂林、哈密等城市,每天都要走两三辆卡车。“十几年前我到新集收土豆,那时还用杆子秤,在路边收,乱哄哄的。现在市场都是统一的秤,环境好,农民放心,我也省心,非常好。”黄先生说。
从这个市场出发,新集马铃薯销往全国各地及俄罗斯、缅甸等国,农民不愁卖,客商不愁买,良好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当地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。
以新集镇为依托及市场带动,周边马坨店乡、泥井镇也发展起了马铃薯种植产业,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,占全省春薯面积的23%以上,年产60万吨左右,年产值约10亿元。昌黎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春季马铃薯生产基地和商品薯集散地,马铃薯种植真正成了农民的致富产业。